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今舉辦「2016海洋政策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與會,就南海海域主權爭端及西太平洋沖之鳥海域漁權問題等進行討論。
海洋大學表示,在昇恒昌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海洋大學舉辦「海洋政策論壇」,邀請中國南海研究院吳士存院長針對南海問題進行專題演講,同時由海大海洋法律研究所高聖惕教授針對近期南海海域主權爭端發表「南海仲裁案對於臺灣的影響與應對之道」及謝立功教授針對西太平洋沖之鳥海域漁權問題發表「沖之鳥爭議之法政分析」,希望藉由本次會議與各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與交流,深入了解當前情勢與海域爭端問題發展,希望對於國家面對海域爭議時訂定相關海洋政策的施為能有極大的助益。
長期專注南海議題的前考試院院長姚嘉文說,1995年他在「南海十國春秋:南海與臺灣安全」這本書中指出如果以過去中國五代十國形勢來觀察今日南海十國形勢,就更能了解今日臺灣的安危問題。他認為面對南海的爭議,應該要拋棄過去的思維,要從國際法的角度重新去思考相關的問題。
海大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院長陳荔彤指出,臺灣四面環海,本島及周遭離島海岸線長達約1,700餘公里,所管轄的領海面積約達17 萬平方公里,是國土面積的4.72 倍,無疑的是一個海洋國家。臺灣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安全及生態系統的發展,都與海洋密不可分。自「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於1994 年生效以來,海洋政策已然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議題,環顧鄰近的亞洲國家,無論是日本,韓國或中國紛紛致力於研究海洋開發與保護的議題,為維護臺灣海洋戰略及保障臺灣海洋利益,臺灣更應藉由海洋法規的制定,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執行國家海洋政策。
中國南海研究院吳士存院長強調南海仲裁的不正當性,對於太平島裁定為礁,不具經濟海域更是荒謬,他認為即使目前兩岸關係正處於微妙的階段,但是為了兩岸的共同利益,在南海問題上兩岸可以在學術上合作,通過對話與協商,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
海大高聖惕教授建議,臺灣除了不接受判決結果之外,要拿出具體做為。當務之急,應該就是下決心在南沙挑選特定島礁,先畫出領海基線,再主張專屬經濟海域(EEZ)及大陸礁層(CS),同時向國際宣傳太平島,以及其他南沙群島內的海上地物(比如說中業島、西月島等)為何滿足聯合國海洋公約(UNCLOS)第121條中「島嶼」的條件,這才是應對南海仲裁案的正確之道!
海大謝立功教授指出,在國際社會對「沖之鳥」周邊海域法律地位爭議看法未有定論前,日本應該尊重臺灣及其他國家的航行及自由捕魚權益。臺灣在接連面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沖之鳥等一連串海權、漁權事件後,應該認真面對海洋事務、海洋政策相關問題,政府應積極培養更多的海洋法政人才,盡速成立海洋委員會甚至海洋部,這才是改變臺灣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之關鍵,也才是臺灣未來發展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