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因工業化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暖化、全球環境變遷、氣候異常等影響。為了了解二氧化碳對於地球氣候變化的因素與交互作用,海洋大學陳明德教授與國際「多重指標方法重建冰期表層海洋(MARGO)」研究團隊,針對全球冰期海洋古溫度變化與現代氣候的比較研究,釐清二氧化碳在地表增溫所扮演的角色,研究成果今年初在國際間著名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 geoscience)刊出。
陳明德教授指出,全球暖化一直是我們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地球氣候與環境變化中,需要了解與量化的控制因素。然而,控制地球氣候變化的因素與交互作用甚為複雜,要從現代氣候的觀測中,釐清二氧化碳在地表增溫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十分困難的任務。
他說,海洋是控制地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能準確的估計出二萬年前地表溫度,我們便能從與現代氣候相較之下所得降溫的幅度,了解地球氣候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敏感度」。這ㄧ次MARGO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的全球冰期海洋古溫度估計,說明現在海洋溫度比當時高出1至3度,而現在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較當時高出60ppm左右。由此我們將可以準確的預估未來在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地表溫度將會增加到什麼程度。
陳明德教授所主持的古海洋實驗室,一直致力於利用海底沉積物岩心標本中所含有的浮游有孔蟲化石、與其穩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組成,及岩心沉積物中所含有機標幟物等多重指標,建立出估計過去海洋溫度變化的準確方法。
近年來,陳教授一直在國內古海洋研究的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中,擔任領導與計畫總主持人,並在海大建立海洋岩心庫實驗室,目前已為國家實驗研究院新成立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關鍵實驗室之一,擔負起規劃與整合全國海洋岩心研究的重要任務。
陳明德教授自2002年起,加入國際「多重指標方法重建冰期表層海洋(MARGO)」研究團隊,將西太平洋的古海洋研究成果,納入全球冰期海洋古溫度變化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除已有多篇SCI論文發表外,今年一月份的更在國際頂尖科研期刊【Nature Geoscience】,刊出完整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台灣在海洋研究的國際能見度,也勢必將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產生深刻的影響與啟示。
論文全文請上網http://www.nature.com/nge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eo411.html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