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7日上午10:30邀請第四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得主江樹生教授在海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二樓遠距教學教室演講,將以「把臺灣沖上歷史舞台的航海故事」為題,與大家分享多年來在臺灣史學的研究經驗,希望用深入淺出的歷史故事引領大家對於海洋文化的認識。
海大近年來致力於海洋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今年更成立全國唯一的「海洋文化研究所」並將於20日海大54週年校慶當天舉行揭牌,是國內專門從事海洋文化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學術機構。
江教授曾以「信念與行動---讀荷蘭時期歷史的感想」為題在海大發表演講,不但分享個人治學經驗,並比較中國千年的海洋發展史與西方近數百年來開啟全球大航海時代的關鍵差異,獲得海大師生的迴響,這次特別在返國領獎的同時,再次安排到海大,希望能為全校師生帶來有更多的海洋文化啟迪。
江教授長期從事國際學術文化交流,曾於日本天理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後又長期旅居荷蘭,先後任職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及荷蘭海牙國立檔案館,盡其全力整理、譯述荷文臺灣史料,貢獻厥偉。
以他豐富的國際經驗和人生閱歷,結合寬廣的歷史意識,展現了以「海洋史視野」研究臺灣歷史的典範,堪為早期臺灣歷史研究的前驅。其譯述成果,並成為當前研究十七世紀東亞海域東西文明交會,以及荷據臺灣歷史的重要參考。
由中華文化復興總會主辦的總統文化獎,是國內最高榮譽文化獎項,旅居荷蘭的台灣史學者江樹生,以多年的臺灣史學研究的成就,榮獲文化發展、藝術創作類的百合獎,將於17日由總統頒獎,同時可獲得新台幣一百萬元獎勵。
江樹生教授學術專長、學經簡歷、及學術成就
一、專長及學經簡歷:
(一)專長:古荷蘭文、荷蘭時期臺灣史
(二)學經簡歷: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1959)
嘉義女中歷史教師(1961-1964)
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碩士(1966)
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1969)
中國文化學院歷史系講師(1966-1969)
中國文化學院歷史系副教授(1969-1971)
日本天理大學客座副教授(1971-1975)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研究(1975-1979)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講師(1979-1981)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研究(1981-1990)
荷蘭海牙國立檔案館研究(1975- )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教授(永久教授)
二、所獲之學術榮譽、獎項及其他有關事項:
(一)江教授任教中國文化大學期間,以交換教授的身份,前往日本天理大學教學研究四年,並事師中村孝志教授,協助日籍學者編著〈臺日辭典〉等,開啟其從事國際學術文化交流數十年獨特的人生歷程。
(二)自1975年起,江教授前往荷蘭萊頓大學研究,從此長期旅居荷蘭,任職當地檔案館,盡其全力整理、譯述荷文臺灣史料,貢獻厥偉。堪為早期臺灣歷史研究的前驅。
(三)其研究、譯註均在艱難環境,無學術界資源奧援下完成,為國人第一位真正大量利用荷蘭檔案從事研究者,尤其是〈熱蘭遮城日記〉的中譯出版,實為五十年來臺灣史研究界的里程碑,宣示國人已可嫻熟利用古荷蘭文從事研究,擺脫歷來過份依賴英日語研究或翻譯資料的青澀時期。
(四)旅居荷蘭前,即發表〈清領以前台灣之漢族移民〉、“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Formosa 1623-1661”等論文;長居荷蘭期間,更陸續發表影響臺灣研究的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梅花鹿研究〉、〈荷蘭時代臺灣漢人人口〉、〈鄭成功與荷蘭人最後一戰及條約的簽訂〉,與荷蘭古地圖學家冉福立(K, Zandvliet)合作譯著〈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最近則獨力譯註、校正〈熱蘭遮城日記〉第一至三冊(已由台南市府文化局出版),正全力進行第四冊,主要記載鄭荷對峙的重要史實。
(五)江教授雖長期旅居荷蘭,在國內學術界或文化機構任職時間不久,但三十多年來始終如一、獨立從事荷蘭時代臺灣史的研究與推廣,廣為國人所佩服。十幾年來,隨著民主日益深化,國民越來越關心本土歷史,文史界也興起一股探索荷蘭文獻有關鄭成功與古地圖之熱潮,主要即來自江教授的著作與譯註,江先生的學術研究,不僅提供台灣文化界,以更具本土史觀和角度建立新的台灣視角,也為十七世紀的台灣史填補重要的史頁,對台灣學術界發揮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有鑑於此,江教授更於2007年榮獲第四屆總統文化獎中文化發展、藝術創作類之百合獎。
三、研究之重要成果貢獻:
編輯:
(一)〈臺日辭典〉:協助日籍學者編著,為天理大學完成日本閩南語辭典的編輯奠基工作。
(二)〈台灣日記〉:參與編輯,列入荷蘭最具權威的「國家史料叢刊」中。
(三) 抄譯〈荷蘭台灣長官至巴達維亞總部書信集〉。
重要成就:
(一)所譯作出版品提供早期台灣原住民、漢人移民及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簡稱VOC)在台期間不可或缺的史料研究。
(二)協助建構台灣歷史影像的重建,並使普羅大眾對於台灣史與台灣文化發展歷程得以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三)古荷語的文獻轉譯,增進人類文化史的發揚與保存。
研究成果:
(一)江教授為臺灣人直接、大量VOC原檔研究荷蘭時代臺灣史的第一位,前後發表許多有關荷蘭時代台南市發展、臺灣城長官公署復原等多篇原創性論著。其研究成果,為臺灣本土文化獨立自主研究寫下新一頁。
(二)江教授除與荷蘭學界合作,這幾年在無學術界資源奧援下,獨立完成〈熱蘭遮城日誌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的三冊漢譯巨著。〈熱蘭遮城日誌〉是瞭解臺灣早期原住民、漢人移民,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活動不可或缺的文獻。江教授的漢譯,不只忠實與流暢,還進一步考訂、註解荷語版不足之處,其學術功力,學院中的後輩研究者已坦承望塵莫及。
(三)江教授如今雖已高齡七十餘,在旅居荷蘭的艱困環境下,猶勉力接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計畫案,帶領敝所研究人員在VOC原檔中抄寫、譯註〈荷蘭台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之龐大歷史資料。這項由國人直接從荷語檔案抄寫、譯註成漢文之艱鉅工作,是臺灣有史以來首次。
四、代表著作
江樹生 (1992) 鄭成功和荷蘭人在台灣的最後一戰及換文締和。臺北 : 漢聲
江樹生 (1997a) 譯。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上、下。冉福立(Zandvliet, Kees)著。臺北市 : 漢聲雜誌社。
江樹生(2000) 譯註。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臺南 : 臺南市政府。
江樹生(2002a) 譯註。熱蘭遮城日誌第二冊/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nld。臺南 : 臺南市政府。
江樹生(2003a) 譯註。熱蘭遮城日誌第三冊/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nld。臺南 : 臺南市政府。
江樹生(2003b) 譯註。Daghregister van Philip Meij/梅氏日記 : 荷蘭土地測量師看鄭成功。臺北市 : 漢聲雜誌。
江樹生(2003c,10月)。 VOC在台灣的長官公署。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主辦之「西班牙時期台灣相關文獻與圖像國際研討會」,臺北。
江樹生(2007,6月)。鄭成功在臺南。論文發表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與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之「海洋台灣與鄭氏王朝國際研討會」(Conference on Taiwan in the Age of Discovery & Koxinga Dynasty),台南。